快看多家主流媒体聚焦宜昌澎湃在线
2023/7/24 来源:不详彭洋医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067766689650938&wfr=spider&for=pc
10月4日
人民日报一版
(年10月04日01版)
全文如下
?
丰收中国,希望田野的最美画卷
记者王浩常钦郁静娴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从南到北,一幅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铺展开来:
华北平原笼上“青纱帐”。在山东夏津县郑保屯镇生态农业示范田,种粮大户黄勤勇信心满满:“玉米棒穗多,籽粒抱得紧,又是一个丰收年!”
黑土地铺上金地毯。在吉林省和龙市龙城镇清湖村,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村民常利臣面露喜悦:“瞧,一株稻穗足有粒,今年高产稳稳的!”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秋粮要争取有好的收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夺取今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指明了方向。
亿万农民辛勤耕耘,换来沉甸甸的收获:今年夏粮总产再创新高,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何止粮食?你看,新疆的葡萄翠绿,湖北的莲藕白壮,陕西的苹果脆甜,内蒙古的羊只肥美……“庆丰收迎小康”,大江南北,丰收号子唱起来,民俗秧歌舞起来,农家美食摆起来。这是五谷丰登的欢歌,这是欣欣向荣的胜景,这是亿万农民迈向全面小康的铿锵脚步!
品丰收味道——
辛勤的汗水,香甜的果实,抗疫抗灾闯难关,今年的丰收尤为来之不易
丰收的味道是什么?
“甜甜的,香糯的!”种粮大户葛德君在田间搓下几粒玉米放在嘴里,一边咀嚼一边说。
“皖北粮仓”绿浪翻滚,丰收的镜头定格在安徽亳州市大杨镇聂桥村,葛德君底气十足地说:“瞧,今年的玉米籽粒饱满,亩产上斤,稳稳的。”
“亩地,一季麦子一季玉米,今年下大力气啦,真是粒粒皆辛苦啊!”葛德君坦言,春耕受疫情影响,缺人工、缺农资,难题不断。关键时刻,政策“组合拳”让他吃下定心丸:开辟绿色通道,化肥送到地头,农机开进田间,算夏收账,每亩小麦增产斤。
秋种同样不轻松。“刚点上玉米,雨下个不停。”葛德君说,让他感到幸运的是,去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沟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再加上农业部门及时组织,大家伙一起抢种补种,最终有大水无大灾。
“大账算下来,小麦加玉米,亩产超过了1吨,咱也为‘饭碗’做贡献了,累点也值!”葛德君感慨。
走进“中原粮仓”,广袤的田野遍地金黄。
丰收的味道是什么?
“咸咸涩涩的,苦尽甘来啊!”河南柘城县袁庄村种粮大户张百深最有体会的是汗水的味道。
“今年种粮过了好几关。”张百深说:“年初,担心疫情耽误农时;到小麦拔节时,又遇上‘倒春寒’;后来,又碰上病虫害。但是,好政策接连不断,一拨拨农技专家进田,农机服务、统防统治,让咱闯过了一道道难关。”
算丰收账,张百深格外高兴:大灾没减产,亩地能打50多万斤粮!
镜头向南,在四川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兴农家庭农场,清水绕田,鱼戏田间。
“闻稻花香,品生态鱼,一亩地有两份收入,你说丰收的味道美不美!”农场负责人黎可学说,年初,农场提早备好种子和鱼苗,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对接商超,黎可学尝到了稻鱼共生的甜头。
回望田野,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严重洪涝、虫口夺粮,今年的丰收尤其来之不易。
丰收背后,是一项项强农政策的有力支撑,投入加力,补贴给力,超过0万台套农机具战春耕,各级财政安排小麦病虫防控资金超16亿元;丰收背后,是亿万农民的辛勤汗水,万农机手带动一家一户,迎朝霞、顶烈日,奔波田间,拼搏出累累硕果。
这个金秋,让我们礼赞丰收,礼赞农民!
看丰收成色——
直播成“新农活”,绿色是主旋律,从卖得出到卖得好,丰收年也是增收年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最关键。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丰收的意义不同寻常。
果园里橙香扑面,直播间里“红心”满屏,一根网线,让脐橙从枝头直连餐桌。
“来了单,马上发货!”湖北省枝江市桔缘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代年忙活着,说起直播带货的战果,非常得意:“电商真厉害!一天超过3万单,能卖出5万公斤脐橙,销售额累计超过万元。”
回想几个月前,周代年不敢想,“脐橙上市遇上疫情,几十万斤的果子压在仓库里,真是愁啊!”
电商助力湖北、消费扶贫、金秋消费季……一系列精准帮扶,为柑橘找到出路,周代年的眉头舒展了:“直播成了‘新农活’,流量成了‘新农资’,咱跟不上潮流不行了。”
直播打开销路,更打开了思路。市里一项项举措化危为机,政策及时跟进,对接平台、组织培训,让电商从“一时火”变成“一直火”。周代年坦言,合作社网上销量超过90%,“增产又增收,户社员的口袋更鼓了!”
不仅仅是农产品电商,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擦亮农业“绿色”底色,土地生“金”。
“没错,大米18元一斤!”跳上车,顾不上洗手,四川顺和通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光跃在物流单上签好名,笑容舒展。
郑光跃的底气来自绿色大米,“我们这里光照充足、土壤富硒;鸭子吃虫,不用农药,全程有机种植。”大米“穿”包装、起名字,经过质量检测,走进大超市,公司发展有机水稻面积亩,今年总产量可达20万公斤。
绿色成了农业生产主旋律,全国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4.6万个。
紧密利益联结,越来越多的农民融入现代产业链。
采摘、包装、过磅、装车,江西万安县高陂镇泗源村宋建冬笑着说,“加入合作社,产量和收入有了保障,今年采摘2万斤,收入6万多元!”
万安县橘树漫山,村民家在林中住,人在果园忙,过去果子没少摘,可价格上不去。村里成立绿丰果业专业合作社,改种优质品种,推广绿色种植,带着果农一起闯市场。合作社理事长邓兰云说,“合作社发展井冈蜜柚、南丰橘多亩,每年可为贫困户销售果品30多万斤。”
丰收年也是增收年。“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从卖得出到卖得好,农民收入连上新台阶,农业的后劲更强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掂掂丰收的成色,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田野里一个个产业拔节生长,鼓起了农民“钱袋子”,脱贫质量更高了,小康成色更足了。
农民收获的不只是甜蜜蜜的果实,更是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掂丰收分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产能站稳1.3万亿斤台阶,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
粮食丰收靠什么?
“一靠耕地,二靠科技。”河南滑县万古镇杜庄村杜焕永种粮底气十足,流转多亩,托管0多亩,这位当地有名的“田保姆”,说起粮食头头是道:“今年春旱,小麦没受啥影响。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沟渠连通,机井、出水口就在田头,浇地刷卡,一点也不费事。”
杜焕永感叹,如今种地已告别“靠天吃饭”,植保无人机、四驱型机动喷药车、北斗激光平地仪,这些年合作社购置不少“神器”,从种到收机械化“一条龙”,“效率高了,成本降了,就拿喷药说,飞机一天能作业多亩,顶几十个人工,花销能省一半以上。”
在滑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0多条水渠、3万多眼机井,保障耕地用水,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今年滑县小麦产量万吨左右,玉米种植面积达.5万亩。
各地持续重农抓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基础更牢了,“身板”更壮了。
藏粮于地,“饭碗田”有劲了。近年来,我国每年推进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年全国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靠着高标准农田,我家亩水稻扛过了洪涝灾害。”江西新干县大洋洲镇新市村种粮大户李炳如说,“稻田能及时排出水,避免水稻淹泡,不仅提升了抗灾能力,平均亩产还增加了50斤。”
藏粮于技,农民用上“金扁担”。在四川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崇仙境村,一场陆空联合作业正在开展,收割机奔驰而过,把一株株水稻“吃”进肚里,无人机紧跟其后,油菜籽均匀撒入。“水稻归仓,油菜下地,村里这亩地全走订单。”崇仙境村党支部书记李桂林介绍。
不仅仅在顺庆,一项项新技术落地,为丰收提供强有力支撑。目前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近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
大国粮仓根基稳固。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公斤,高出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我们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中,守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定能迎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又一个丰收!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10月4日
光明日报一版
(年10月04日01版)
全文如下
?
湖北宜昌:“儿时玩伴”又回来了
记者夏静张锐通讯员刘玥
“这两年巡河的时候,经常看到江豚在水里嬉戏,儿时经常看到的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了。”9月28日,湖北省宜昌市渔业协巡队“护豚员”谢顺友坐在巡护船上,望着江水感慨。
56岁的谢顺友是宜昌市伍家岗区人,家就在长江边上。在此之前,谢顺友曾是渔民。“从我爷爷那辈开始就以捕鱼为生,父亲5兄弟都是渔民,养活了我们一大家子近40口人。”谢顺友说,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坐在船上看到面带笑容的江豚了。他曾以为,自己会像父辈一样,在船上度过一生。
“临江坪江段曾是江豚最集中的活动区域之一,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过度捕捞、长江水质变差,江豚明显减少。”在江里“泡”了二三十年的谢顺友,对长江资源十分熟悉。“我们把江豚叫作‘微笑天使’,它就像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江豚越来越少,意味着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病了。”
为保护长江生态,年1月1日起,宜昌中华鲟保护区率先在湖北省实行常年禁捕,区内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民全部上岸,转产安置。同年6月,宜昌市渔政监察支队联合宜昌市稻草圈圈生态环保公益中心申请了江豚协助巡护项目,先后聘请12名退捕转产渔民加入到协助巡护长江的工作中来,将捕鱼人转变为护鱼人,建立协助巡护员队伍。经过渔政部门的公开选拔,谢顺友加入宜昌市渔业协巡队,成为一名“护豚员”。
“每个月有元工资,比之前捕鱼的时候没差的。”谈起这份工作,谢顺友很满足,“长江边上再也看不到大烟囱,江水越来越清,小鱼儿越来越多,我儿时的玩伴又回来了,这是最让我开心的。”
对江豚有着同样特殊感情的,还有宜昌市知名摄影家刘曙松。生活和工作在长江边上的他,许多优秀作品都聚焦长江生态主题。年5月,刘曙松在宜昌长江以南的水域,发现有三四头江豚,于是开始将镜头对准这群稀客。
“江豚在水中非常活跃,游速快、出水时间短,很难抓拍到。”刘曙松告诉记者,经过长期观察,他逐渐掌握江豚的生活习性。宜昌江段的江豚活动区是至喜长江大桥到胭脂坝,约10公里水域。江豚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活动,少时两三头,多时10多头。
“今年7月,我发现经常观测的一群江豚添丁了。两头刚出生的江豚调皮地趴在妈妈背上,撒娇玩耍。”这让刘曙松感到很欣慰,以往难得一见的江豚,现在已经成了宜昌江段的熟客。“这与宜昌推进长江大保护的系列举措密不可分,长江水质变好,为江豚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
近年来,宜昌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积极推进沿江化工厂、畜禽养殖场、砂场整治拆除工作,破解“化工围江”的经验在沿江省市推广。在全国首创研发推出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系统“净小宜”,破解船舶污染物处置历史性难题。出台国内首个地级市环境总体规划,组建湖北省首个流域综合执法机构,开展跨区域、跨部门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破解“九龙治水”难题。长江宜昌段水域全面禁捕,全市艘应退捕鱼船、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
“去年监测数据显示,宜昌江段江豚数量超过17头,至少有3个家族。”宜昌市渔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莫宏源介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影响着每个宜昌市民。60多万名志愿者加入“三峡蚁工”生态公益行列,常年在长江边捡拾垃圾,保护长江母亲。全市40万中小学生同上生态文明课,成为“生态小公民”。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10月4日
经济日报二版
(年10月04日02版)
全文如下
?
咱现在治小病不出村
记者杨忠阳柳洁
“那次突发脑梗,多亏杨医生及时赶到,我才捡回一条命。”69岁的村民朱宏香,提起村医杨海燕,眼中满是感激。
朱宏香是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人,今年农历正月廿三晚上10点多,出现头晕、发抖等症状。适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两个儿子又都在外地,她便试着拨通了杨海燕的手机。“好,我马上出发!”杨海燕接到电话就冒着风雪赶了一个多小时山路来到朱宏香家。顾不上歇口气,她又搀扶着朱宏香一步步下山,医院。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深度贫困县。群众就医相对困难,每3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因病致贫。“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随着政府投入加大,村卫生室有了诊疗室、中药房和基本检查设备,还装了远程诊疗系统,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让城里的大专家看诊。”百年关村老村医裴光鑫说,“村民也买了医保,看病按比例报销,对贫困户政策更优惠。”
然而,乡村医生“青黄不接”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个山村。裴光鑫为难地说,“我70多岁了,越来越力不从心,镇卫生院路程远,村子里没有村医可不行啊!”
“乡村医生作为农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服务能力较弱,队伍后继乏人,难以满足村民的就医需求。”五峰县卫健委党组书记肖永奎介绍,针对这一短板,年宜昌市启动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并协议约定每年补助定向委培村医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到村保底担任5年乡村医生。
五峰县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工程,四年共培养大学生村医97名,目前已全部到村到岗。作为其中一员,杨海燕于年3月被分配到百年关村卫生室。
为让年轻的乡村医生尽快独当一面,五峰县探索实施大学生村医能力提升“双百”工程,采取轮训、师带徒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医采取全方位培训,通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目标。在百年关村,裴光鑫和杨海燕结为师徒。对徒弟杨海燕,裴光鑫倾囊传授。杨海燕也很用心,上岗仅半年就考取了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证。
“我们这里的传统观念是重治疗、轻预防、轻保健,依靠村医这根纽带,就能够从过去的‘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前移疾病预防关口。”肖永奎说,截至今年9月份,五峰县已完成人的家庭医生签约,名常住贫困人口每年免费享受健康体检,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为近万名慢性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有了大学生村医,群众不出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各类健康教育引导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10月4日
湖北日报一版
(年10月04日01版)
全文如下
?
厂房“沉睡”7年激活后产值过亿
“唤醒”三峡库区闲置资源
记者张乐克通讯员郑家裕刘珍
阅读提要
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的秭归县,化解近10年来最大一起“僵尸企业”遗留问题,成功探索出一条在三峡库区产业承接带上激活闲置土地厂房的办法,加快向土地集约化利用、可持续性发展转型。
在秭归,一个曾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在长达7年“沉睡”后被成功唤醒。通过“回购租赁”,江苏雨润集团在该县的“烂尾”项目——福润禽业,引进上海正新食品集团后,实现就地“重生”。
“土地不变、厂房不变、主营不变”,在这片83亩的地块上,盘活首年即创产值1.4亿元,今年前8个月逆势突破1.1亿元。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破产重组、租赁转让,该县多种方式处置“僵尸企业”,盘活润恒建材、中天晟电子等7家困难企业,唤醒三峡库区产业承接带上的闲置厂房和土地8万多平方米,今年前9个月新签约重点项目27个,协议投资额23.77亿元。
万元回购“崭新”工厂
沿翻坝高速秭归出口,向长江库岸行驶数公里,就是湖北秭归经济开发区九里工业园。背靠移民新城,坐望高峡平湖,作为三峡后续建设项目,该园区承接三峡库区对口支援产业,其中包括福润禽业加工基地。
9月2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入该基地,在绿树环绕下,厂房呈一字排开,建筑面积达1.55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冷冻库、配电房、食堂、浴室等设备几乎都是崭新的。
时间回到年4月28日,在一片黄土上,项目宣布正式开工。时任雨润集团负责人在致辞中说,将建设万只肉鸡加工和良种鸡养殖示范基地。
当年工厂建成,只进行短暂试生产之后,机器就停止了轰鸣。这一停就是7年。随着雨润集团陷入债务困境,启用该工厂几乎没有可能。
为避免债权追溯和资产冻结,并在最短时间内重启项目,最优的解决之道是回购厂房和土地。经评估后,扣除地方优惠政策,秭归县以万元购回一个“干净”的工厂,把包袱变成推动发展的资本。
盘活第二年产值过亿
资产处置的同时,秭归整合上下游,用一条完备的“低温肉”产业链吸引了龙头企业。
该县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不仅有成熟的工厂设备,且周边培育包装、仓储、冷链物流、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港等生产服务业,大型肉类加工项目可立即投入生产。
得知上海正新食品集团正在全国寻找扩产商机,秭归县委书记卢辉、县长杨勇多次带队上门,提出可租赁厂房,极大降低企业成本。
“秭归的投资环境打动了我们。”上海正新食品集团秭归项目负责人倪丽告诉记者,她是安徽人,过去长期在温州,秭归人生地不熟,却时刻有回到娘家的感觉。“门口电缆断了,本以为要耽误半个月、花费20多万,结果4天抢修完,企业没出一分钱。从招工、生产、物流,各种问题迎刃而解。年底正式投产之后,产销迅速爬坡。”
记者在生产线上看到,经分解、旋切、片开,鸡胸肉变成独特爱心形状,“这是正新鸡排的独特标志。”倪丽介绍,从福建运来的冻鸡,在工厂切割后,加工成鸡排等速冻调理肉品,再销售到正新食品集团旗下正新鸡排、快了汉堡等2万多家休闲食品连锁门店。
沉睡了7年的厂区苏醒了。该厂年实现产值1.4亿元。今年尽管经受疫情冲击,依然保持产销两位数增长,前8月销售1.1亿元。正新食品集团计划明年在秭归追加投资,购买厂房,“从租客变成业主”,并启动二期扩产。
一批闲置资源被唤醒
“盘活福润禽业的一整套工作方法,推广复制到其他‘僵尸企业’,逐一研究合法对路的处置办法,一企一策,让现有的闲置资产尽早盘活。走出粗放型发型,推动三峡库区土地集约化和可持续利用。”秭归县委书记卢辉说。
秭归县加快动能转换,通过破产重组、腾笼换鸟等方式,成功处置中天晟电子、海瑞特钢、润恒建材、福润禽业等7家僵尸企业,累计盘活闲置资产1.3亿元,盘活闲置产房和土地8万多平方米。
年,该县引进湖北雨晴伟业防水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收购并救活县内濒临倒闭的润恒建材公司,当年“晋级”规模企业。
今年,该县又引进湖北德重精线有限公司,将破产企业中天晟电子有限公司的资产盘活,已上马44条超细漆包线生产线。预计到今年10月,多条生产线能全部开工,可实现年产能吨,年产值约3亿元。
处置闲置资产,唤醒的不仅仅是沉睡的土地和厂房,更带动了产业链相关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在九里工业园内,随着正新食品的到来,新派包装厂业务大增,今年8月单月产值就达到万元,同比提升37.5%,全年产值有望过亿。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10月3日
湖北卫视湖北新闻头条
“十三五”成就巡礼动看湖北
宜昌:生态长卷
点击查看视频
?
来源丨宜昌发布综合
编辑丨杨杨编审丨翟婷婷
转载须注明来源
原标题:《快看!多家主流媒体聚焦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