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岁嫁给朱德,一生无子,与夫相伴47
2022/11/3 来源:不详婚姻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亘久地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只要人类延续着,婚姻这个话题便会永不褪色。虽然婚姻一直存在于人类当中,但是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世事的变化而变化着,世人对着这些也经常津津乐道。
在这儿想起了朱德夫人康克清对婚恋的看法,她说:“她的婚恋观就是无产阶级的婚恋观,只要革命坚决,品德高尚,对党的贡献大,真的志同道合,我就不计年龄,不媚权势。”
这观念中透着一种直白,没有过多的风花雪月,浪漫情怀,只是返璞归真,直白地诉说着自己的相处之道,透露着自己的信仰,简简单单,明明白白。
这是时代的特征,它影响着方方面面,还包括着婚姻,国家存亡之际,朝不保夕,保卫国家尚且来不及,何来过多的精力去耗费自己的青春,可能正是这些压力迫使当时的革命少男少女们快速成长,并形成了当时独特的婚姻。
摆脱旧时代的命运
康克清是一位江西姑娘,出生于年,这一年中华发生了几件大事,其中有一件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武昌起义,这次起义的胜利使得清朝逐渐走向灭亡,同时也建立起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这也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中国从此变得不再一样了。
但是远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的女儿,却仍亲身经历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种种黑暗,成为了当时的童养媳。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虽然在当时有千千万万的少女受到陋习的毒害,但是康克清战胜了自己的命运,摆脱了自己曾经所受的枷锁,接受了进步的思想,成为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红军战士。
年,她14岁便在本乡从事妇女工作,这段经历对她影响深远。
遇到志同道合之伴侣
年,她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因为之前曾在自己的家乡从事妇女工作,对此有些经验,所以年她便担任乡妇女协会常任秘书。
后来大革命失败了,但是她并没有因为此次的失败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她不认为解救自己走出悲剧人生的进步思想是不可行,反而对自己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
真正的信念是在绝境中都能给予人力量的,虽然前面有着刀山火海,可是光明引领着拥有信念的人,纵使踩着刀尖,也要前行。
于是年9月她和近百名赤卫队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前往井冈山,在前往井冈山的途中,她遇到了朱德同志,那是一位中等个头、体格健壮、忠厚长者模样的人,身穿灰里透白的军服、脚穿着草鞋,一身风尘,面带微笑,威武中透露着慈祥,这是朱德留给她的第一个印象,平凡得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是他们首次的相遇,并没有产生什么惊天动地的情愫。
她与朱德的结合,向来与他们共同的信仰有关,由于康克清在到达井冈山之后担任了宣传的工作,可是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她没有上过学,作为一个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红军女战士自然是积极向他人请教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
于是这次她便大胆向朱德求教,遇到这样愿意学习的女同志,朱德同志十分欣赏的,于是也十分热情地辅导着她,康克清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通过相处,他们之间也建立了别样的关系。
革命同志们之间的爱情是迅速的,或许在他们的心中,已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信仰,当遇到志同道合的伴侣之时便少了很多含蓄,无关身份与年龄,17岁的康克清便和朱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与丈夫携手前进
年她加入共产党,成为其中一员,至此展开了她的人生征途。
爱国不分男女,女战士们也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康克清在年任江西瑞金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队长与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当共产党做出战略转移时,她也参加了那万里长征,这是一场艰难的考验,但是她却以顽强的毅力通过这场考验。
长征途中,她和朱德同志齐心协力与当时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进行着斗争。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战场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她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着。
自小的经历以及作为女人的天性,她一直积极从事着关于妇女与儿童方面的工作,年,康克清同志历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队组织股长、政治处主任、党总支书记,晋东南妇女救国会名誉主任,中共中央妇委会委员,解放区战时儿童保育会代主任,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国后,她也十分关心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进步的思想拯救了她,但是她惦记着千千万万与自己同为女子的命运,革命已经成功了,但是对于解放中国妇女的工作还是需要继续。
年亲自主持了《婚姻法》的修改工作,她希望国家出台的政策可以帮助到社会人民,特别是基层和贫困地区群众,于是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求各级妇联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作为女人,康克清一生没有生育,但是她却十分重视儿童工作,她曾发起建立延安第二保育院,战争摧毁了孩子们的家园,她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战区难童和革命者后代提供一个看护所,给予这些苦难的孩子一丝温暖。
建国后,她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兴办各种儿童福利事业,有力地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文化大革命中,朱德同志遭到侮辱和打击,她一直进行着坚决的抵抗和斗争。年,朱德同志去世,想来他们竟携手度过了47年的岁月。
继续未完成事业
朱德的离世,她倍感悲伤,但她有一位凡事不顾自己的利害,而是以国家和革命为重的丈夫,因此她明白建设好新中国才是对丈夫最好的交代,朱德同志不能见到的美好景象,她要替他去看看。
于是她收起悲伤,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只是在每年朱德同志的忌日前去八宝山扫墓,以全自己心中的思念,此后的十五年时间,她从未间断。
直到年,她生病住院,依旧关心着工作,去世时,她享年81岁。
小结:
康克清是一位幸运儿,她在遭受苦难时得到了救赎,从此她坚定了信仰,此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苦难都无法动摇她的革命的决心。
笔者想只有曾经身处过深渊的人才能切实感受到这些,所以造就了那个时代的人,他们身上流淌着时代的气息,是后来者所不能拥有的,他们质朴、善良,愿意将光明洒向所有需要救赎的人们;就连对待婚姻也是这样的,在战火纷纷的年代,活着尚且艰难,在面对感情问题时,那一代革命同志一反中国含蓄的常态变的简单而直白。
笔者想这种婚姻是纯粹的,不计较样貌、家庭、财富、权势,只是因为信仰相同、爱情滋生而在一起,此后的一生为了共同的理想一起奋斗,当遇到艰难险阻时,身边有一不离不弃之人,陪你一同走过人生的风雨;当一方离世时,另一方依旧为着共同的事业、理想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