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产业发展筑牢脱贫根基三峡集团产业

2023/2/28 来源:不详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m.39.net/news/a_6204493.html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三峡集团始终坚持以产业为基础,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不仅提供“输血”帮扶,更注重产业“造血”帮扶,努力帮助贫困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发展优势,不断为贫困地区筑牢脱贫根基。

依托主业,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在河北省曲阳县的荒山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电池板堆砌起错落有致的“梯田”,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里是位于太行山—燕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齐村乡,三峡集团所属三峡新能源的光伏发电项目让这里的山岭遍开“太阳花”。

三峡集团“光伏+扶贫”项目曲阳光伏电站

在年近花甲的齐村乡五会村村支书李连香记忆里,家乡的山曾经就一直荒着,“别说树了,草都没有几棵”。上山垦荒,收成也全凭运气,“往年都是开春上山撒把种子,浇灌全靠下雨,一年下来种子钱不赔就算赚了”。

正如当地曾经流传的一句话——“十年就有九年旱”,曲阳县全年气候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山体主要是石灰岩,不适宜林木作物生长,多为荒山荒坡,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当地老百姓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

年,三峡新能源进驻曲阳县,投资建设亚洲单体最大规模山地光伏电站,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15.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光伏电站不仅带来了绿色电能,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

齐村乡峪里村村支书王士安说,三峡新能源在村里建起光伏电站后,集体荒山按每亩每年元的标准一次性补偿25年,村民垦荒地每亩每年补偿元。

项目还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离五会村不远的山上,李进茹正和工友们擦洗光伏板。老李说,为提高发电效率,光伏板一年四季都需要擦洗,秋天还可以上山打干草防火,一天能赚80到元工资。

曲阳光伏发电项目从年开工以来,累计用工25万人次,人均支付劳务报酬多元,辐射带动周边8个贫困村余农民增收。

当地老百姓现在常说:“没想到草都不长的石头山还能长出钱来,这太行山变成了太阳山,变成了聚宝盆。”

曲阳光伏电站不仅拓宽了老百姓的增收渠道,还成为当地财政纳税骨干企业,全部建成后能辐射带动5万人稳定脱贫,对曲阳县整体脱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荒山变成了“金山”。

光伏板上发电,板下耕种、养殖的“光伏+农牧业”“光伏+渔业”等光伏扶贫新模式也在三峡集团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遍地开花。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展光伏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户带来了就业增收机会。

吉林双辽光伏电站“光伏+畜牧”扶贫模式

除了清洁能源,长江生态环保是三峡集团“两翼齐飞”战略的另外重要一翼。在充分发挥主业优势,推广“新能源+”扶贫模式的同时,三峡集团还积极培育“生态环保+扶贫”模式,结合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起来,打造绿色引擎,促进绿色发展,实现动能转化。

目前,三峡集团正在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和江西省万安县等地规划实施清水绿岸造林工程建设,努力打造长江大保护示范样本,改善县城周边生态涵养水平,优化县域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因地制宜,扶优扶强特色产业

产业发展不是空中楼阁,要紧紧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空间、环境容量以及当地的脱贫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决策产业扶贫方式和模式。

巫山是镶嵌在三峡库区腹心的一颗璀璨明珠,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产业是巫山县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

巫山红叶

然而,自年以来,因受传统旅游品牌宣传方式和交通地理位置影响,巫山每年游客接待总量仅维持在万人左右,而且70%以上为游船“过境”游客,游客难以在巫山县城留下来、住下来。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其资源禀赋、战略地位和发展需求差距十分明显。

巫山游客增量的形成,关键在于陆上游客的增长。为破解巫山旅游“成于三峡,困于游船”的尴尬境地,三峡集团充分发挥在旅游管理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重庆市巫山县实际量身定制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赠送旅游大巴车,全方位助力巫山旅游提档升级。

年,三峡集团通过向巫山县捐赠10台旅游大巴,开通三峡大坝——巫山小三峡专线游船等创新举措,打通三峡大坝与小三峡两个跨省5A级景区“船去车回”水陆交通环线,全年累计为巫山县引流三峡大坝游客20.9万人次。

三峡集团向巫山捐赠的旅游大巴

为吸引更多游客,三峡集团在三峡专用公路、游客换乘中心等显著位置免费投放巫山旅游形象宣传广告。三峡集团所属三峡旅游公司将巫山旅游产品列为重点推介,对业务门市营销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通过自身旅游代理商、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通巫山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帮助巫山引入客流。年,巫山全县旅游人数达到万人,同比增长24%。

与此同时,三峡集团积极探索“旅游+文创”扶贫新路径,邀请苏州大学“看见大山”公益扶贫团队走进巫山,成功设计研发77个大类余件文创商品,并在线上实现累计销售巫山旅游产品近5万人次。

苏州大学“云水依”巫山文创产品展示

全方位拓展当地旅游经营维度、深度营销当地旅游资源,切切实实将巫山县优质的旅游资源及特色手工艺品转化为脱贫致富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地方旅游经济“造血”功能。累计帮助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带动余名劳动力在县域景区、酒店、餐饮企业稳定就业。

三峡集团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在“特”字上做文章,重点打造特色化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巫山的旅游业,奉节的油橄榄,巴林左旗的笤帚苗……在三峡集团的精准帮扶下,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各类特色产业逐步做优做强,成为当地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

谋长久策,帮扶资金变致富种子

四川省宜宾市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属于乌蒙山连片特困区,是水电移民重点区域。如何让这个区域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三峡集团多年来不断探索精准帮扶举措。

为助力金沙江下游库区脱贫攻坚,支持移民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年,三峡集团与宜宾市合作设立“三峡种子基金”,支持移民和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实现增产增收,以“小种子”种出“大产业”。

贫困户借用“三峡种子基金”发展产业,免收资金占用费,其他用户借用只收低月息,而且申请方便快捷、使用灵活,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殊种植业、养殖业等,启动资金不足或购买生产物资、恢复和扩大生产周转金紧张时,“三峡种子基金”起到了“及时雨”作用。

屏山县新市镇龙口村村民苟光莉,是向家坝电站移民,年借用“三峡种子基金”10万元,成立了汐爱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在新市镇院坪村和屏边乡街基村建起了两个大型蛋鸡养殖场,每天产蛋近4万枚,年产值万元以上,纯收入超过50万元。

汐爱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养殖初具规模

两年时间,不仅苟光莉一家富了,合作社每年给80多户贫困户分红元,还吸纳附近移民及贫困户到鸡场务工。“三峡种子基金”使苟光莉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能人,合作社的母鸡源源不断生下“金蛋蛋”。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侵袭华夏大地。受疫情影响,贫困地区农畜牧产品卖不出去,农用物资运不进来,生产和消费规模下降,村民外出务工受阻,金沙江库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新困难。

“三峡种子基金”为疫情影响下的库区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及时提供资金支撑,再次成为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业的“及时雨”,为金沙江库区决胜脱贫攻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试题”作出了大贡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金捐赠到村,落实到产业,支持群众发展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还款能力强的产业项目。

叙州区安边镇大滩村,紧挨向家坝水电站大坝,被称为坝首第一村。在“三峡种子基金”的支持下,大滩村的葡萄产业步入了规模化、产品化发展的康庄道。

村里的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大大小小几十个总面积逾千亩的葡萄园,起伏的山岭上层层叠叠的葡萄藤一望无际。年,全村葡萄总产量达到余吨。由于葡萄产量大、品质好,还带动当地建了两家葡萄酒厂。当地群众把“三峡种子基金”比喻为致富“金种子”。

葡萄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三峡帮扶的一颗颗“小种子”,带动了川南山区一批批致富“大产业”,为群众栽下“摇钱树”,帮群众拔去“穷根子”。

自年设立以来,“三峡种子基金”累计为宜宾市金沙江下游库区7县(区)的62个50人以上移民村提供资金支持。在“三峡种子基金”的帮助下,库区移民和贫困群众建起了一个个葡萄园、李子园、龙眼园、生猪养殖场、蛋鸡养殖场、肉牛养殖场、白酒加工作坊、茶叶加工作坊等种植、养殖及加工项目,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产业,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三峡种子基金”的设立,也激发了当地百姓干事创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叙州区安边镇瑞莲村“三峡种子基金”管理小组组长陈其锋介绍,村民们主动“走出去、请进来”,考察学习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产业扶贫扶根本、管长远。三峡集团的这些产业扶贫典型实践,着眼于成为下一步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将更好更持久地助力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