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治病救人,要尽1
2023/1/31 来源:不详正值毕业季,经历了高考的莘莘学子们正处于选择自己人生的交叉路口。而今年又逢新冠疫情爆发,“最美逆行者”的身影已深深地映入人们的脑海,做一位救死扶伤的医者,成为了许多优秀学子们择业的方向。
什么样的人适合学医呢?医联媒体联合百度健康推出了“名医坐镇”直播,医院院长、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亚太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余学清教授做客直播间,向广大网友分享什么样的人适合选择医学专业。
(余学清院长(中)与医联媒体编辑合影留念)
偶然事件,促成学医
15岁上大学,20岁当医生,26岁硕士毕业,32岁博士毕业,32岁博士后研究,39岁成为医院副院长,54医院院长……
对于“火箭”般直升的学医、从医路,余学清院长坦言自己“不是神童”,时势造英雄,是当时特殊的环境,才让小小年纪的自己踏入了中山医学院的校门。也正是因为当时如饥似渴地学习,才获得了不断的提升。
谈起学医初衷,余学清院长透露是因为当年高考时忘了带准考证,匆匆赶了十五里路回家取,导致心率过快,体检时差点过不了关。这件事情对他触动很大,感慨如果医学诊断不准确会耽误很多事情,因此选择专业时,便选择了医学。
“当然,刚开始时不习惯,一是年纪小,二是学校基本上都是来自各地的拔尖学生,竞争比较大,心理压力大,同时,要学的东西也比较多。”余学清院长坦言,一切困难都是短暂的,经过努力和调整,也就逐渐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当进入临床解剖等课程后,对人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医学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
具备“三心一慧”的人,适合学医
余学清院长认为,学医不仅要有一腔热血,还要付诸实际行动。他强调,“学医一定要有爱心、善心、同情心和智慧,这四点缺一不可!”从医30余年,余学清作为肾病领域的专家,一直心系中国庞大的慢性肾病患者群体,并将“三心一慧”的品质付诸行动。
也就是:对待任何一位病人都要友善且有爱,要与病人结成统一战线来对抗病魔;其次,还需要一颗同情他人的怜悯之心,能尽自己所能为病人着想,尽自己所能拯救病人的生命;最后,还要有一颗智慧之心,能掌握现代医学的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救助他人,为自己的善心、爱心、同情心赋予实际的动力。
这不仅是余学清院长对自己从医的要求,也是他想要分享给莘莘学子们的学医准则。
(直播过程截图)
尽了%的努力救人,就不留遗憾
如果选择了从医,就要坚持治病救人的初心,全力以赴。余学清院长强调,“救人,要尽%的努力去救,虽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余学清院长透露,直播的当天,还会诊了一位主动脉夹层的病人。综合评估下来,如果不手术,病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如果手术的话,成功率只有49.4%。
对于医生来说,常常会面临这样两难的选择。余学清院长的处理准则是:先听各位专家的意见,综合评估,再与病人家属坦诚沟通。在这个案例里,家属也同意一搏。
“最后,在所有医生的努力下,手术成功了!作为一名医生,看到病人平安地从手术室里出来,我感到非常开心!”余学清院长说,全力以赴后,救治成功是非常开心的,万一没有成功,也不留遗憾。
要成功,还得不断地努力
在余学清院长的直播中,有9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很多网友也在评论区提出了疑问,“学医文凭真的很重要吗?二本的医学院也可以成为医生吗?”、“选择什么医学专业好呢?”余学清院长语重心长地解答,文凭虽然是块“敲门砖”,但是后期的努力更为重要。哪怕只是二本的医学院校,只要肯努力,对医学有着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可以考上硕士、博士,成为一名拯救生命的医生。
普通院校与高等院校的差距只是在于起点不同,而每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将来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全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对于专业的选择,余学清院长认为,没有哪个专业好,哪个专业不好,应该主要考虑自己的爱好及擅长,比如,外科,可能对体力要求更高,若选择,就要评估自己的身体条件。余院长也以自己亲身经历进行了说明:我觉得自己的优势在于思维方面,对科研更有兴趣,而选择肾内科,因为这是一门新学科,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余学清院长)
余学清院长也正因为对专业有了清晰的思考和目标,在医学的领域不断钻研、不断努力,最终让目标变成了现实。他在肾脏疾病领域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担任了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亚太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等职,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等众多奖项。
用余院长的话说:“要追求成功,就得勇往直前,乐此不疲。”
小编说:在直播过程中,我了解到从医之路漫长且艰辛,但从余院长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及付出,以及在救治病人后的开心和欣慰,或许这就是一位医者治病救人的初心吧。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