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生态价值助力点绿成金

2023/5/3 来源:不详

近年来,吉安市以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前列为目标,抓住被列入省级GEP核算试点市的机遇,充分结合当地特色优质禀赋,通过量化“绿”的价值、深化“绿”的创新、夯实“绿”的基础、孕育“绿”的产业等手段,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新成效。

立足“准”字抓核算量化生态产品价值

给好山好水“估价”的GEP核算,首先要“准”。吉安市根据我省关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当地实际,围绕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三大领域,建立起涵盖市本级及13个县(市、区)、53大类项细分指标的基础数据核算体系,确保数据“科学化”;同时,聘请国内一流的中科山水公司为开展GEP核算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健全由市、县两级发改部门牵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15个市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开展20余场现场交流培训、两轮数据采集及审核工作,确保了数据准确性与权威性。

在此基础上,该市让数字化场景为体系“赋能”,建立起覆盖GEP核算的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多源生态产品数据的精准管理、动态展示与持续更新。平台包括GEP核算数据填报、GEP一键核算、GEP核算一张图、核算成果应用服务门户、系统运维等功能模块,目前已进入数据测试阶段。此外,针对GEP核算成果应用,该市相继探索开发出“流域生态补偿”“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GEP/GDP双考核”“生态产品库”等应用试点,为推进GEP核算成果试点运用探索地方经验。

目前,吉安市GEP核算工作推进有序,在全省率先形成-年市、县两级GEP核算初步成果。

立足“实”字促改革健全“两山”转化机制

井冈山市创新“碳汇+司法”机制,通过省综合环境能源交易系统完成了全省首例自愿认购碳汇替代性生态修复;吉州区以建设“低碳家园”为核心,将竹笋巷打造成全省首个旧改低碳试点小区,并被列入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近年来,一个个鲜活的“两山”转化实例,涌现在吉安大地上。

吉安市高度重视“两山”转化改革工作,将其列入全市“大改革引领大发展重点改革项目”,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成立了改革专项推进工作组,并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工作纳入了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该市先后印发了《吉安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完成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所有权首次登记通告,制定了水权交易工作方案,新干县水权交易试点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验收;推动螺滩水利水电中心与江西明盛纸业有限公司完成了全市首起水权交易,交易量达30万立方米;制定了《吉安市林业碳汇项目实施方案》,初步测算全市林业碳汇可开发面积万亩、预计年收益达66亿元。

与此同时,吉安市政府与中科院资源地理研究所联合创立了“中科生态环境研究院”,并作为牵头单位组建了江西省红壤农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省科学院、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等一批院校联合成立“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全力打造南方红壤丘陵示范,开启了创新合作新征程。

立足“新”字强试点激发“两山”转化活力

“绿色脱贫贷”“家庭农场圆梦贷”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蜜柚价格指数、气象指数保险等探索先行先试……近年来,吉安通过以“产品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以“理念创新”推动“资源交易”创新,以“融资创新”推动“建设模式”创新,走出了“两山”转化的新路子。

该市立足“新”字推进试点,探索出“绿色脱贫贷”“地押云贷”“林农贷”“田教授信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并扩大生猪价格“保险+期货”试点。今年一季度,全市绿色贷款余额.07亿元,同比增加80.29亿元,增长31.11%。同时,该市积极落实“三权分置”运行机制,推行集体统一经营的林权流转通过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站进行网上公开交易,成立了绿色农产品促进会,设立了粮油、蔬菜等8个产业专委会,入会成员达个。

在市本级先行先试的基础上,该市各县(市、区)也纷纷开展“两山”转化改革试点。井冈山市以乡镇为单位抱团成立13个“生态强村公司”,创新“党支部+强村公司+农户”模式,实现线上销售额余万元;万安县成功组建“两山运营公司”,注册资金达3亿元;泰和县蜀口生态岛采用PPP模式募集资金10亿元,推进生态旅游综合开发;万安县赣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拟采取EOD模式推进,项目预计总投资30亿元左右。全市各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立足“绿”字育产业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两山”转化,产业为本。森林覆盖率高达67.7%、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4.5%的吉安市,拥有显著的绿色生态优势。该市立足“绿”字,着力培育生态产业,将满目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切实受益的金山银山。

生态农业风生水起。该市发挥生态资源禀赋,年六大特色富民产业种植面积达39.78万亩,总面积突破万亩。加快发展“林下经济”“高山经济”“稻渔经济”等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稻渔(虾)面积11.01万亩,建成44个规模生态养殖小区,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52%。

绿色工业蔚然成风。该市积极壮大“1+4”绿色工业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均迈入千亿产业,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56.02%和44.3%,占比均列全省第一,全市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保持全省最低。

生态旅游蒸蒸日上。该市加速挖掘生态资源文化服务价值,成功承办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打造羊狮慕、“后河·梦回庐陵”、泰和蜀口生态岛、吉水桃花岛、峡江玉笥养生谷等以绿色为底色的知名景区景点,亲子游、康养游、田园游、休闲游等绿色旅游模式不断涌现。(周宏徐国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