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县各乡镇名称故事
2024/1/26 来源:不详原阳是由原武、阳武二县合并而成的,取二县的第一字,称原阳。
原武、阳武以“武”命名,是因这里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场。《原阳县志》说:“原虽弹丸,其来也久,荒垄断碣,或为会盟区,或为战斗场”。
原武和阳武原在黄河南岸,宋光宗绍熙五年(年),黄河在阳武决口,河道南徙,两县的位置才改到黄河以北。
原武县境的南部有原圃故址,汉代置县,名原武。
阳武县治在古代济水北,水北曰阳,秦代置县,名阳武。阳武县境有博浪沙,为张良与力士击秦始皇中副车处,民国年间因置博浪县。
秦时始置阳武县,西汉置原武县。
宋神宗熙宁年间,并原武入阳武,宋哲宗元祐年间复置原武县。
年3月,原武、阳武二县合并为原阳县(以二县首字得名)。
原武镇
原为古代枭雄争霸的战场,起伏小的平地为“原”,逐鹿中原为“武”,故名原武。
秦宣公五年(前年),秦设立原武县。年3月,撤县建镇。
师寨镇
明朝,师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入,后围村筑寨,称师寨。
葛埠口乡
明洪武年间,葛姓由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至此,邻堤口建村,原名为葛堡口,后演变为葛埠口。
福宁集镇
因当地省祭官号福宁,政声颇佳,沿域集市繁华得名。
祝楼乡
山西省洪洞县祝姓老媪携子四人迁来,结庐而居,开荒种田,苦创家园,称祝家洼。
历经数十寒暑,家道稍富,营造居室,后于高岗处建一楼房,祝楼村由此得名。
桥北乡
因地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北端而得名。
韩董庄乡
明万历年间,一位韩姓商人迁此开店经商居住,逐渐繁衍生息成村,称韩家庄。
清朝中期,一户董姓人家迁至韩家庄东定居,繁行生息成村。
一百年间,两村庄逐渐融合称韩董庄。
蒋庄乡
据传,清初蒋姓由黄河南岸迁此定居,得名蒋庄。
官厂镇
据传,明代黄河多次决口,该村是开封到黄河工地的交通要道,也是营河官员差役寄宿的场地,故名官场,后演变为官厂。
大宾镇
相传过去这里曾有一户人家,日子过得很困窘,对朋友却豪爽大方。一次来了老朋友,家中没酒,女主人就把空壶搁在桌子上,自己出门削了头发,换钱打来了酒。有人赞颂为“空壶留故友,削发待宾朋”,从此就叫大宾。
陡门乡
因其临黄河地势陡险得名。
齐街镇
古时称“齐亦集”或“齐亦保”。汉朝一齐姓人家在此开有饭店,并定居此地。
北宋时期,这里是自汴京(开封)至北京的必经之途,且此地距汴京七十华里,正好是古人一天所走的行程,因此多在此地歇息住宿,所以十分繁华,成为一方重镇,称齐街。
太平镇
原称衙地,是仓颉的演兵场。仓颉认为,演兵是为抵御外辱,镇守安宁,于是更名为太平镇。
路寨乡
元末明初,一路姓人在此居住,后筑寨,故名路寨。
阳阿乡
据清乾隆九年《阳武县志》记载,汉代村名为户牖乡,后又名库上里,当地人们俗称阳武村或阳号村。
阳阿之名由“阳武”“阳号”演变而来。
靳堂乡
因靳家在潭边建村得名靳潭村。而潭、堂音近,演变成为靳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