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大明历史上混得最差,名声最臭的内阁首
2025/7/30 来源:不详万安:一个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历史人物万安,明代知名人物,他的帅气是公认的。
虽然史书大多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但对他的外貌描绘却是长篇大论,如“长身魁颜,眉目如刻画,外宽而深中”和“安状貌魁岸,仪观甚伟,自未第时,人皆知”。
万安身形魁梧挺拔,眉目如画,是十里八乡的大帅哥。然而,在封建帝制时代,尤其是大明官场上,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万安长相帅气,能让人赏心悦目,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他在这个世界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直到成化五年,公元年,才升任翰林学士,得以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在此之前,他在朝廷里一直屈居末流,做的都是一些像左春坊司直郎、右春坊右中允这样的闲官。终于有了进入内阁的机会,万安应该好好把握,争取更上一层楼。
明朝内阁大臣万安,以阿谀奉承,拉关系,走后门等手段,为自己拓宽升值渠道。他乱认亲戚,乱拜兄长,甚至和小他二十岁的李泰称兄道弟。
不仅如此,他还巴结成化皇帝的宠妃万贵妃,与之攀亲戚。
他认为万贵妃和他同姓,这比认李泰当大哥更容易。万安同志的行为,在封建礼教严苛的年代里,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文臣有骨气,士大夫们忠贞不二,所以万安的行为让大家深感不满。尽管不满,但不得不承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万安的巴结权贵方式,效果显著。
成化九年,公元年,万安晋升为礼部尚书。成化十三年,他还获得了太子少保的头衔。在这个位置上,万安的权力已经很大,朝廷里无论发生什么大事,都离不开他的参与。
成化年间的一天,天象异常,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整个夜空都被奇异的光芒笼罩。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可能只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但在古代,人们对天空充满了敬畏和迷信。大臣们认为,天象异变,必定预示着大事的发生,必须向皇帝报告。内阁中除了万安,还有商辂和彭时两位阁臣。
三人立刻面见成化皇帝,商辂首先表示天象异变,必须仔细研究,找出原因。
万安同志面对皇帝时,突然跪地高呼万岁,接着就嚷嚷着要请安告退。
他的行为让旁人感到疑惑,因为按照常理,找皇帝是来商量事情的,而现在事情还未商量完,怎么就要告退呢?
原来,万安心中没有底。
商辂和彭时是大明王朝的三元获得者和有政治素养的文臣,相比之下,万安的脑袋空空,如果聊完天气聊政事,前两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可以对答如流,但要是皇帝问到自己,他可能会答不上来。
因此,万安决定多磕头,少说话,高喊万岁,嚷嚷着回家,先溜再说。从此,“万岁阁老”的名头不胫而走。
虽然万安可能只是一个滥竽充数,胸无大才的庸臣,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给自己搞点污点。
他即将参与爆发的云南叛乱,这个污点将使他在后世史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明朝时期,云南是属于边疆蛮夷之地,对于这些地方,大明王朝的管理方式相对温和,通过“以夷制夷”策略,即利用当地的土著来管理当地人,这些人被称为土司。
云南府的土司孟密野心勃勃,他认为大明的和解态度只会让其更加嚣张,于是发动叛乱,对当地造成严重威胁。消息传到京城后,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以兵部尚书张鹏为首的大臣主张用武力平叛,而以万安为首的大臣则主张安抚当地土著,认为大明是天朝上邦,无需大动干戈。
实际上,张鹏的提议源于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万安则是因为收到了孟密的贿赂,为敌人说好话。虽然这种行为看起来似乎问题不大,但实际上足以构成通敌叛国的罪名。
尽管如此,让我们把叛乱事件放在一边,看看万安的后半生。公元年,成化皇帝去世,万安又得到了新的机会。
万安,从默默无闻到内阁首辅,全凭他的巴结功夫。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虽非前朝重臣,但凭借看似严肃老成的形象和谨身殿大学士的地位,新皇帝登基时,自然要提升他的职位,以示关爱臣僚和百姓。正是在大明政治舞台的风口,猪都能起飞,万安也因此获得了幸运的机会。而在此之前,内阁首辅的位子一直是何人坐镇呢?
万安是一个内阁首辅,他巴结人、喜好阿奉,但缺乏品行和才干。他虽然成功地爬到了首辅的位置,但他的政治生涯已经走到了顶点,没有任何再往前一步的空间。
他唯一的爱好是研究房中之术,但这很快就被皇帝知道了。这在大明朝堂之上是一件影响不良的事情,可能会导致他被追究责任。
他的行为引起了满朝文武和黎民百姓的不满,使他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弘治皇帝朱佑樘画像,展现了一个温文尔雅的皇帝形象。然而,当时的内阁首辅万安却因为行为不当而遭到了皇帝的责问和处罚。
皇帝明确表示,希望万安能够自省并解决问题,否则将会受到更大的惩罚。最终,万安被迫辞职并归乡,结束了他在政坛上的生涯。
这个事件只是大明王朝历史长河中的一小部分,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有影响力的人物,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做出损害他人和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