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名字拼音完全相同的两个历史古县,一个

2025/8/3 来源:不详

我国疆域广阔,如今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级单位有个之多,而县级单位则更多了如果包含县级市的话有二千多个,所以如此多的县和县级市,出现一些重名的现象就很正常的了。而在安徽和江西存在了两个从拼音上完全相同的县,如果单单只是听名字的话,很难分辨出来到底是谁,特别容易被混淆。这分别就是江西的泰和县与安徽的太和县,而说到两个县的特产估计很多人都会欲罢不能了,因为都和吃的有关系,发源于安徽太和县的板面如今闻名全国,而出产于江西泰和县的乌鸡也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安徽太和县位于安徽西北部,是一所历史文化古县,早在上古时期即为豫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曾属宋国之地,历史上著名的鹿上之盟就发生在如今的太和县境内。太和县在秦汉时期几经更改名字并且划属不同的地区,太和县之名由来已久,北宋太祖时期曾在汝阴县置设万寿县隶属颍州,公元年将万寿县更名为“泰和县”(此泰和并非如今的江西泰和县只是如今安徽太和县历史上的一个称谓而已),元朝建立后,于公元年元大德八年时正式改“泰”为”太“,自此太和之名开始被正式使用,算到现在已有年之久了。明朝时,太和县的地位颇高,因为朱元璋的出生地为凤阳,所以将太和划归为了凤阳府的颍州,清朝时改为了颍州府管辖,民国时期特别是解放前夕,太和县被分属两块一块属于阜北县一块属于鹿毫太县。年重新建立太和县,并隶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管辖,后属地级阜阳市管辖至今。而另外距离千里之遥的江西泰和县文化底蕴更为深厚了,江西泰和县如今为吉安市管辖,位于井冈山的东路,古时被称为庐陵,如今泰和县的名字是在隋朝开皇十一年时被命名的,公元年朝廷为了吉祥,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为美好寓意而将原来的县名更为了泰和县,如今算来有千余年的历史了。江西在古代特别是宋朝以后为我国的重要文化之地,同时盛产稻米,一时间文化昌隆,人才辈出,其实唐朝建立后曾将泰和之名改为了太和并设县,直到明朝洪武二年才再次将“泰”改“太”,并重新设置泰和县,明清时期太和县进士举人和状元层出不穷,仅在明朝就出了三位状元分别为永乐朝的陈循、曾鹤龄和成化朝时的曾彦。民国时期一度泰和县还成为了当时江西省的临时省会。建国后,泰和县跟着随之解放,如今的泰和县发展的十分不错,不仅有自己的机场(井冈山机场),还通了高铁。不仅江西泰和和安徽太和在名字读音上相同,而且两个县都在计划撤县设市,不过还没有得到相关的批准,通过上面的介绍不知道大家是否对两个县的历史有多少了解呢?不知道大家以前是否被两个县的读音混淆而傻傻的没有辨别出它们的区别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0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