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赣江,看看那惶恐滩头高歌的岁月

2022/9/20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947293563234773&wfr=spider&for=pc

千里赣江,如一卷山水画轴,在苍茫的江西大地上徐徐展开。

千百年来,大浪淘沙,由郁孤台下滔滔北去,越过一滩又一滩,一浪更比一浪高。船过十八滩,惊险三百里;船过惶恐滩,湍流泣鬼神。多少文人雅士,多少英雄俊杰,过了惶恐滩,都要再三回首,反复感叹,澎湃的心潮久久难以平复。

苏轼:地名惶恐泣孤臣

年仲秋,苏轼乘坐一艘官船溯江而上。此次,他要去的地方是遥远的惠州,职务是宁远节度副使。这一年,整个朝廷浊浪滔天,“新党”执政。因苏轼起草的制诰、“语涉讥讪”、“讥斥先朝”,于是由定州知州调任为英州知州,级别下降一级。未及到任,他又被贬到南方任职。数月内,连连遭贬,官阶一次比一次低,地点一次比一次偏,最后安置于惠州,竟然“还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失去了个人自由。

当时的赣江,已是南北相连的交通要道。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指出,从唐朝起,就有这样一条大通道:从长安出发,经洛阳、开封、商丘,再过徐州、寿县、丹阳后进入江西九江、南昌;沿赣江而上,至万安县、赣州,再弃船登岸,经南康、大余的横浦关(梅岭),最终到达岭南。

虽然赣江水道“路当冲要”,但是十分艰险。从万安溯江而上,到赣县,需经历十八个险滩。其中的黄公滩(又叫惶恐滩)最为凶险无比,当年曾有歌谣流传:“黄公滩,黄公滩,十船过滩九船翻;黄公滩,阎王滩,船到滩前吓破胆。”

苏轼要去惠州,必经黄公滩,官船在狼牙交错的礁石之间起伏、颠簸。或许是船行的艰难,让苏轼想到了人生的艰难,郁闷至极,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这首名为《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的诗作,前半部略显凄苦,后半部却开阔向上,不但表达了苏轼此时此刻的心理困境,更显示了他豪放达观的性格。诗中,不知苏轼是为了与上联“山忆喜欢劳远梦”的“喜欢”相对偶,还是确实感觉到了黄公滩令人惶恐之处,从而下联会写“地名惶恐泣孤臣”。著名的黄公滩,由此改名为“惶恐滩”,从此载入了中国的地理史和文学史。

经过了惶恐滩的苏轼,即使还有十七个险滩需要经历,也算是见过大巫见小巫了。

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从小受祖父辛赞熏陶和名师刘瞻指点,崇文尚武,聪慧过人,是个“上马能杀敌”、“下马能草檄”的卓越英才。年,经滁州留守叶衡雅力荐,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驻地虔州,也就是现在的赣州市。

在武术滩、小蓼滩之间有条河叫造口河。造口河发源于上造、下造,流经柏岩、沙坪等村落,蜿蜒而下,注入滔滔赣江。造口河和赣江的交汇处就叫造口。造口本来是个鲜有人知的小地方,只因辛弃疾的一首词,千古流传。

年的一天,辛弃疾途经惶恐滩,来到造口。站在巨大的岩石上,辛弃疾诗兴大发,提笔在石壁上写了一首词,这就是千古流芳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这首词寓情于景,景中生情,不仅表达了对山河破碎、国事日非的痛惜,也寄托了对金兵抢掠杀戮的愤恨,寄托着对家乡和中原地区人民深切的怀念,同时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投降路线,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这一千古不变的规律。

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

又是一叶扁舟,在急流中冲刺。这次惶恐滩迎来的是庐陵才子文天祥。不知从何时起,文天祥与惶恐滩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惶恐滩,最终凭借他的一首千古名作,扬名立万。

年轻的文天祥,曾沿着赣江一次次逆流而上,经历惶恐滩,为的是来会友讲学。他与万安韶口乡的南乾学士赖俊叔、诗人赖伯玉常常诗词酬和。他也曾兴致勃勃地来到万安百嘉渡口的秘书阁会见张宗周,为他家题写“晚翠楼”的牌匾。他还曾步行十余里山路,去段奎斋创办的学舍里讲学,勉励众多的读书郎“义之所生,必躬蹈之”,并题写“昂溪书堂”牌匾。毫无疑问,中状元前的文天祥春风得意,心中无“惶恐”,眼里也无什么“惶恐滩”。

殊料,年,元军大举南下,饮马长江,威胁京都临安,朝廷一片慌乱。年正月,太后下《哀痛诏》,并给江西提刑兼知赣州的文天祥一道专旨,令他招募兵员,疾速发兵,奔赴京都。

面临着异族入侵、国家危亡的严峻时刻,素怀报国之志的文天祥,接到诏书,立即发布“讨元檄文”,联络赣州、吉州、广东、湖南等四方义士,招募将士五万余人,浩浩荡荡从赣州而下,来到惶恐滩头。

相传,在惶恐滩发生了一件奇事。就在滩师指挥船队准备绕行的时候,忽然一条大鱼跃向领头的船只,刚好落在文天祥的面前。只见那鱼银鳞闪闪,双目朱红。众人惊呼,船工齐声祝贺说:“好兆头,好兆头!这是赣江神龙所化,入舟大吉大利,过滩吉祥平安,大人可祈祷勤王大事,有求必应,收复失地,屡战屡胜。”听罢船工的一席话,文天祥淡淡一笑,叫人依俗微剪鱼尾,投入江中,正色道:“三穗寺里,天意难测,我不畏苍天;惶恐滩头,神龙化鱼,我不求神灵;奸妄之徒,造谣中伤,我不惧人言。”说完,船队顺利度过险滩。

年,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往元营谈判,被元军扣留。在镇江脱险后,由海路南下,继续调集义军抗元救国。年,他不幸在海丰县五坡岭被元军所俘。元将张弘范将他押上战舰,三番五次地劝说他写降书,给出的待遇越来越好,可文天祥宁死不屈。

船过零丁洋时,文天祥百感交集,挥笔写下《过零丁洋》一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这首诗里,不知何故,文天祥看着眼前的零丁洋,心里却想到了惶恐滩。他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倾诉着他眼看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愁闷和痛楚,但也坚决表示忠君爱国、始终不渝。

年3月,元军将文天祥押至广州,4月从广州出发,过梅关、南关,转赣水而下,再一次经过惶恐滩。船到万安县时,文天祥又赋诗一首,名《过万安县》:

青山曲折水天平,不是南征是北征。

举世更无巡远死,当年谁道甫申生。

遥知岭外相思处,不见滩头惶恐声。

传语故园猿鹤好,梦回江路月风清。

这是文天祥最后一次经过万安县,也是最后一次过惶恐滩。

赣石三百里,诗流十八滩

惶恐滩的凶险让许多名家大腕不禁在此留下诗作,据现有的文字记载统计,共有69位才俊豪杰。

宋代杨万里,数次过惶恐滩,在万安留下了众多诗作。如《过皂口》,诗云:“赣石三百里,春流十八滩。路从青壁绝,船到半江寒。”明朝解缙有诗《过十八滩诗》:“白浪滩滩跳雪珠,青山片片翠萦纡。杜鹃啼得花如血,正是行人在半途。”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名叫王阮的宋代诗人,他虽然在历史上不是很知名,可他的《黄公滩一首》,却有些意思,诗曰:“水泝安流舟不难,人心自畏石头顽。黄公误听作惶恐,玉局先生盖谓滩。”诗里戏称苏东坡把“黄公误听作惶恐”,还认为船过惶恐滩并不可怕,人们害怕的根源,实际是“人心自畏”,故而“石头顽”。

曾任万安知县的清代诗人胡万年出于宽慰自己,也宽慰远方客人的原故,写了《惶恐滩》二首,第二首写道:“吉州南上水环湾,十八滩头是万安。来客莫言万安恶,万安无数好青山。”但同为清代的袁枚,却不这样看,他在《过十八滩诗》里写道:“一滩已觉险,况乃滩十八。何年修罗王,留此众罗刹。”有一个滩就足够危险,何况还有十八个呢。

清代诗人王士祯对惶恐滩的描写得最为详细生动。他的《十八滩三首》里的第一首,专门描写“惶恐滩”。他说“系舟万安城,已闻滩声恶”,一到万安城,就能听到惶恐滩上阵阵吓人的滩涛声;接着就是“连峰造天关,疾雷殷地络。篱槁师理楫,直与惊湍薄。万山立积铁,其下临大壑。沈沈蛟龙宫。神物信所托。排空纷怪石,森林奋博攫。潜虬动鳞甲,巨刀扬镡锷”。大惊之余,不禁要问:“地根在何处?”“坐觉坤轴弱。怅然念神禹,封泥此疏凿”,直觉得大地要倾倒,希望大禹再次来到,运用神力封住空洞,疏通河道。“长年聚群力,撒旋出寥廓。三复垂堂言,远游亦何乐!”

由此可见,船过惶恐滩时,该有多么险恶!

天堑变通途,今朝更好看

不舍昼夜的赣江,留下一个又一个惊险的故事。潮水一路汹涌,直到年,应中央的号召,武警水电部队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惶恐滩头,开始建设国家“七五”重点工程万安水电站。这支部队用惊天动地的方式在惶恐滩头写诗。随着一声轰天巨响,惶恐滩在爆炸中灰飞烟灭。年第一台机组建成发电,年全面竣工投产。电站大坝封闸蓄水后,上游俨然成了碧波万顷的百里湖区,险滩全部沉入水底,再也没有了吃人的獠牙,天堑变通途。造口壁也随之沉入水下,成为一个永远的文学符号。

其实,民国时期因为修建了南昌到赣州的简易公路,赣江水道的运输功能就已开始弱化。改革开放四十年,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国道、高速公路、高铁建设全面展开,赣江航道更是地位速降,异常萧条。如今,人们早已忘却曾经险象环生的惶恐滩,早已忘却赣江纤夫们口口相传的“十八滩号子”。当下,甚至还有人为惶恐滩的确切位置争得脸红耳赤。

年,井冈山航电枢纽又在万安水电站下游的窑头镇开工兴建。这一重大水利工程完工后,赣江的航运、灌溉与发电等水利综合功能将得到更大的发挥。千里赣江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新时代。当然,因为苏轼,因为辛弃疾,因为文天祥,因为那69位才俊豪杰……曾经的惶恐滩和造口壁,始终没有走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