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盘活山水资源成功脱贫

2023/5/19 来源:不详

小孩白癜风的图片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6/5959486.html

南昌县黄马乡罗渡村发展观光旅游带动贫困户增收。

湾里区招贤镇东源村依托乡村旅游“盘活”山水资源。

万安县潞田镇东村村村民种植何首乌。

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利用低洼地势打造特色水产养殖。

泥泞的小路,飘满垃圾的池塘,长满青苔的房子,肮脏的环境,留守儿童与老人,远处的狗吠声……多年前,提起乡村,人们总是与贫困落后联系在一起,那份乡愁离人越来越远。而从全面建设小康以来,农村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落后的贫困村通过盘活山水资源,产业扶贫实现乡村振兴。

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

特色水产养殖谱写产业扶贫“河林模式”

地处滨湖地带,东临赣江,西接沙口村的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是“十三五”市级贫困村。年以来,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年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元,年稳定增长到元。年底河林村退出市级贫困村序列,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如期脱贫。

因河林村地势低洼,年以前,每到梅雨季节就会形成内涝,导致庄稼颗粒无数。而年起,河林村摒弃传统的种植业,因地制宜,利用低洼地势打造特色水产养殖。冬春采莲藕,初夏掐藕尖,盛夏起龙虾,秋冬捕甲鱼……河林村村民就这样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住进了三层楼房,用勤劳的双手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目前我村开始打造特色水产养殖产业、试点特色种植产业、助推观光旅游产业,全力推进河林村产业发展。”河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正兵说道。据介绍,目前该村的多亩土地中,有约亩发展成为集观光与养殖为一体的村产业基地,其中有可容纳人的农家乐、亩的龙虾养殖池、亩的甲鱼养殖池。有约亩发展成为集蔬菜生产和河蟹养殖为一体的扶贫产业园,剩下的土地将逐步打造成生态水稻种植基地。各种产业发展方向清晰且已初具规模。

、年村里相继承办了两届新建(河林)荷花节,有效助推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经济的发展。

南昌县黄马乡罗渡村

“贫困村”蜕变成最美“三风”示范村

紧靠白虎山岭、毗邻抚河支流,山水环绕的南昌县黄马乡罗渡村宁静而秀美,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设施不全、产业单一等原因,罗渡村被列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随着脱贫攻坚开展,罗渡村在年顺利退出贫困村,并于年被评为南昌市最美“三风”示范村。

驻罗渡村第一书记熊亚波告诉记者,“以前整个村都是泥巴路,村里脏乱差,村民只能靠种水稻、蔬菜获得零散的收入,有55户贫困户。”而现在村里修了水泥路、防火通道,引进了自来水、污水处理系统,建立了卫生室、综合服务中心、多功能活动场所、文化广场、垃圾屋,并配备了保洁员,还办起书法、绘画、体育等兴趣班,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同时还为贫困户修缮了房屋,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据熊亚波介绍,由于罗渡村靠近凤凰沟景区,自然风光秀美,因此村里采取“旅游+产业+农户”的模式,发展观光旅游,实行产业扶贫,流转余亩用地种植富硒白莲,发展特色农家乐、建立民宿,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效益,实现扶贫产业市场运转、健康发展。

“莲花能观赏,莲子、莲藕能卖钱,通过莲花吸引游客来这旅游,带动村民致富。”据了解,往年罗渡村莲花塘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画卷,吸引游人前来观光,后续丰收的莲蓬也让全村人忙得不亦乐乎。通过莲乡旅游景区项目实施,将带动罗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预计亩产纯收入元左右,比种植水稻高元左右。带动农民就业40余户,贫困户5户,每户增加收入元。发展农家乐10余家,每户增加收入2万元。合作社每年提股5%收益分红给贫困户,平均每户保底收益不少于元。

湾里区招贤镇东源村

“盘活”山水资源将乡村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湾里区招贤镇东源村依山傍水、溪水潺潺,青草苔绿、绿树成荫,自然风光加上鲜艳的跑道、“黄金”书屋、月亮湾景点,这个省级贫困村在年底顺利脱贫,将乡村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30岁的刘先生因工程事故患上癫痫病,丧失劳动能力,老婆离异,留下三个孩子,经济非常困难。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刘先生申请了小额贷款,在村里整体规划的经营长廊里摆摊,热天卖水、甘蔗、西瓜,冷天卖热饮、土特产,根据游客的需要售卖商品,如今的刘先生一年有六、七万的收入,成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

在东源村,像刘先生这样依托旅游产业实现脱贫的人不在少数。东源村第一书记曹文汇介绍,东源村共名村民,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0元,远低于邻近村人均收入,集体收入为零。因靠近月亮湾景区公园,近几年村里依托乡村旅游,“盘活”山水资源,迅速发展起来。

“首先,村里引进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建造了水泥公路,用水粉画统一粉饰了民宅,修建了古朴的路灯,因地制宜修缮了篱笆,村里变得美丽极了。其次,通过产业扶贫,村里整体规划的经营长廊供贫困户售卖笋、葛粉、茶油等农副产品;成立了村级合作社,种植蘑菇等售卖到浙江;同时村里还发展起民宿、农家乐。通过旅游产业分红等,去年仅村集体收入就达到20万,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了50%,村民生活越过越红火。”曹文汇说。

万安县潞田镇东村村

何首乌产业助力“空壳村”摘贫困帽

万安县潞田镇东村村是“十三五”国家级贫困村,目前该村探索出“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引导农户种植何首乌,基地总面积达多亩,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曾经的“空壳村”通过产业扶贫,顺利摘掉贫困帽。

池塘里种满荷花,道路旁是美丽的格桑花,成排的整齐楼房,干净的公厕,古色古香的古街,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村庄,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民风得到改善。“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下雨天一走就是一脚泥,还有很多破旧的茅房、残垣断壁,村民喝井水、在池塘洗衣,年轻人外出务工,剩下老人与小孩,有些村民吃了上顿愁下顿,民风也比较差,现在一切都得到改善。”东村村党支部书记郭益煌感叹道。

近年来,东村村通过立足何首乌特色脱贫产业,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助力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走进万安县东村村何首乌种植基地,一眼望去,只见一垄垄新栽的何首乌苗整齐排列,劳作的村民在地里来回穿梭,编织着致富的梦想。郭益煌介绍,目前有39名村民加入合作社,他们利用资金、土地入股,年收入达到几万元,而且村里保证入股的低保户、贫困户不承担入股风险,有最低保障工资。通过何首乌种植,村里引进了制药厂、制衣厂,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目前,东村村的何首乌远销赣州、吉安、遂川、湖南、贵州,成为产业扶贫的亮点。“现在主要是降成本、增效益,我们引进了技术培育自己的何首乌苗,提高成活率,同时生产何首乌茶、盆景。”郭益煌说道。

编辑:陈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