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下的团圆万安擦亮红色名片

2023/7/28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pf.39.net/bdfyy/bdfjc/

4月20日,记者驱车来到吉安市万安县涧田乡晓东畲族村,这座群山环抱中的小村庄,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已发出新芽。村中的红色文化广场旁,6棵冠盖浓密的桂花树下一地荫凉。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凝视着树下的一座红军雕塑。

▲晓东畲族村“红军树”。郑莹摄

“那是我们村的英雄。”70岁的村民谢隆燕告诉记者,年9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红军主力千里回师,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从赣县来到晓东畲族村一带隐蔽休整、待机歼敌。红军来到村里后,当地青壮年积极响应,纷纷报名参军,晓东畲族村谢家有6名青年加入红军队伍,踏上征程。出发前,他们在离开家乡的那条山路上种下6棵桂花树,约定革命成功后树下再相聚。然而,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我的爷爷谢恒贞就是其中一员,我没见过爷爷,只记得小时候奶奶会常常到桂花树下向远方眺望。”谢隆燕说,“后来,这6棵桂花树就成了我们的寄托。每年中秋节,我们村里的人都会提着月饼到树下祭拜那些再没见过的红军英雄们,并种下一棵新的桂花树,我们也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爷爷‘团圆’。”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位于兴国、万安、赣县三地交界处的晓东畲族村,是一座偏远的畲族山村。村党支部书记雷明生介绍,过去晓东畲族村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曾是国家“十三五”贫困村。“但这些年来,桂花树所蕴涵着的红色信仰,始终是激励我们脱贫致富的力量源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民们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开山凿壁、修路打井、立杆架线,结束了晓东畲族村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的历史。

如今的晓东畲族村,繁茂的桂花树、漫山的油茶树、宽敞的柏油路、花木点缀的纵横村道、庄严肃穆的红色遗址……昔日偏远的贫困山村,如今是被中组部命名的“红色名村”。年,当地政府争取资金对晓东畲族村原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部机关驻地旧址等红色遗址进行了修缮,建成了“谢家祠堂——革命旧址展览厅”“革命文物陈列馆”和“红色文化广场”。村民自发捐出家中的红色革命遗物,包括煤油灯、红缨枪等,用作馆藏文物。人们在这里寻觅烈士的踪迹,也在房屋的新旧比照中再次见证当下的幸福。

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同时,晓东畲族村利用山场资源,采取“党建+产业”模式,成立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生态农产品销售中心,打造了千亩生态油茶基地。村民们用革命的干劲,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种油茶、种毛竹、养蜜蜂等,他们生产的农产品,就以“晓东红”为名,还注册了商标。年,晓东畲族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4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万多元。

通过擦亮“红色名片”,晓东畲族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聆听故事,祭奠先烈……年,晓东畲族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也是红军先烈们在以另一种方式,与我们‘团圆’。”村民杨财明说。

短评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代又一代晓东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把晓东畲族村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名村”。

多年来,晓东畲族村抢抓实施脱贫攻坚战和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为乡村振兴发展汇聚合力。91年来,红军种下的6棵桂花树早已根枝相连、苍翠挺拔,见证了昔日荒凉的土地变得郁郁葱葱,也见证了乡亲们告别贫困、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动人故事。

老区不老,风华正茂。

编辑:李丹

校审:甘俊茜、刘霞

审核:龚亮保

来源:江西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5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