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出新纪录167天,跨入170门
2024/12/28 来源:不详中央一号文件里连续多年提及的短生育期油菜能够“短”到什么程度,今天有了一个新答案。4月17日,北纬27度,江西吉安,著名稻作的分界线,今年最早一茬短生育期油菜“中油早1号”正式开始收割。天,跨入天以内生育期门槛,相较于其他短生育期油菜,“中油早1号”更早熟了四五天,相较于早稻4月25日的播种期,也提前了整整10天。大型联合收割机在进行采收作业。记者周劼通讯员张惠雯摄“中油早1号”是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最新培育的短生育期油菜品种,同日,在吉安举行的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应急任务“南方稻油多熟制周年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及发展战略研究推进会”上,专家组发布了“中油早1号”现场测产数据,其亩产达.7公斤,含油量44%以上,生育周期天,将中国短生育期油菜带入生育周期-、产量+的新台阶。江西吉安,油料所油菜新品种试验田。记者周劼通讯员张惠雯摄4月17日一大早,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百嘉镇杜家村,无人机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大块的油菜田色彩斑斓,有的葱郁碧绿,有的已渐泛黄,最中间的一块试验田里,“中油早1号”茎叶深黄、荚果累累。欧阳凤仔越过田垄,轻轻掐下一个成熟豆荚,迎着阳光一照,半透明的豆荚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排整齐的菜籽,使劲一撕,露出圆圆的小菜籽粒,土黄饱满。欧阳凤仔是当地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负责“中油早1号”试验田的种植与维护,据他介绍,“中油早1号”是去年10月31日播种的,除了科学监测外,种植的环境、种植过程中的施肥养护等并没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产量让他感到很兴奋。“对当地农民而言,种一季油菜,产量在公斤以上就很高兴了。‘中油早1号’可谓横空出世,对早熟油菜品种的更新换代起到积极作用。”王新发在讲解“中油早1号”。记者周劼通讯员张惠雯摄早熟、抗性、含油量、产量,对自然生物而言,本身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既要早熟,又要高产,还要多抗,还要品质好,短生育期油菜品种的培育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然定律限制的过程,“中油早1号”品种培育科研团队负责人、油料所研究员王新发细数育种过程中克服的诸多困难,“从资源库里筛选几万份材料,再通过熟期筛选,到抗性、产量的筛选,包括分子上的预测、杂种优势的利用等,才培育出了‘中油早1号’”。专家组测产现场。记者周劼通讯员张惠雯摄“中油早1号”是“强强联合”的后代,培育它本身不费力,但找到它的“父母”着实费了一番功夫,王新发介绍,他们从几万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早熟材料,又将两份远源基因的材料作为父本母本来杂交新品种。“中油早1号”的父本含油量50%以上,母本也在40%以上,三年前亲本杂交,培育了“中油早1号”这个“特宝儿”,“它的产量、含油量先天就很好,关键就看它的生育周期”。专家组测产现场。记者周劼通讯员张惠雯摄短生育期油菜的筛选竞争是以天计。一场和时间赛跑的科技创新收获阶段性的成果,“中油早1号”将油菜的全生育周期缩短到了天以内,为后续南方早稻的播种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一步早,步步早,也使得南方“稻稻油,稻再油”的轮作接力交棒从容,无缝接轨。王新发说:“短生育期油菜的培育,主要是针对我国油料自给率比较低的问题,响应中央号召,力争扩大油料作物的产能,特别是冬闲田产能,更好地助力发展‘稻稻油、稻再油’模式。”专家组测产现场。记者周劼通讯员张惠雯摄据悉,目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正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科院水稻所、各省级产业技术体系等部门和单位,建立和推广南方稻油多熟制周年生产技术模式,筛选出生育期天以内的早熟油菜品种,天以内的早熟、高产早稻品种,天以内的晚稻品种,天以内的再生稻品种,为稻油三熟制生产提供品种支撑。在保障每亩周年稻谷产量公斤左右的基础上,油料产量公斤左右,就可以实现我国长江流域三熟区0万亩的冬闲田的绿色增产增效、粮油兼丰。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