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总司令的第六任妻子康克清一生无子,却
2022/10/28 来源:不详北京权威扁平疣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314/8744638.html
朱德同志虽然在革命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成为了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首。但是,他的情路却非常坎坷,一生中先后出现过六任妻子。
朱德的第一任妻子名叫刘丛珍,是封建家庭包办的婚姻,在他考入了讲武堂并走上革命道路后就终止了这段婚姻。第二任妻子名叫肖菊芳,是朱德在讲武堂读书期间认识的,婚后三年就因病过世了。第三任妻子名叫陈玉珍,她在朱德外出学习期间留在四川照顾家中的老小,为了躲避追捕而隐姓埋名难寻踪迹。第四任妻子名叫贺治华,是朱德在法国留学期间认识的,婚后几年就移情别恋,甚至还出卖了罗亦农同志而遭到中央特科锄奸队的暗杀。第五任妻子名叫伍若兰,被国民党逮捕后残忍杀害,头颅被割下后挂在了赣州城门,导致朱德长期都不能自拔。第六任妻子名叫康克清,她不仅是朱德的贤内助,更成为了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官至副国级。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和回顾康乐清与朱德的那段革命婚姻。
康克清(年9月——年4月),本名康桂秀,江西省万安人。除了是朱德元帅的妻子,她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和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等职务。
年9月7日,康克清出生于江西万安县罗塘湾的一户渔民家庭,由于家境困难,她只简单识字后就辍学了。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在实践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坚信只有寻求进步并且发动革命才能解救广大的劳苦大众。
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国民党反动派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对共产党人下手,使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在这种背景下,康克清反而坚决认定了共产党,于年9月来到井冈山参加红军。
当她第一次见到被人称为“军神”的朱德军长时,决然不会想到这个人会在日后成为自己的丈夫,二人会度过长达47年的婚姻岁月。多年后,康克清这样回忆自己第一次在井冈山见到朱德时的情景: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凡,平凡得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当时,朱德虽然在军队中久负盛名,而且还曾在军校读书并且赴欧洲留学。但是,他长相质朴笑容憨厚,长年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脚上穿着草鞋,的确活脱脱像是一个农民。
而相比康克清对自己的“糟糕”第一印象,朱德对她的第一印象却非常好。
他以军长的身份看望女兵战士,立即就被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吸引了,甚至还有意询问她前来井冈山就不怕流血牺牲吗?对此,康克清斩钉截铁地表示:
报告军长,我要怕死就不会当红军了。
年2月,朱德的妻子伍若兰随部队一道在江西寻邬县进行阻击,一连几日都是边打边撤。为了掩护党代表毛泽东和军长朱德等领导及时转移,她率部向敌人的侧翼发动佯攻,牵制了大量的敌军。
当完成掩护任务后,伍若兰和幸存的几名战士已经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而且,她的腿部已经负伤,手中的弹药也已经打光,不幸被敌人俘虏了。
当得知这位女战士就是“匪首”朱德的妻子后,国民党军官立即向远在南京的蒋介石邀功并且展开了审问。伍若兰一介女流,却抵挡住了接二连三的酷刑,始终不曾暴露“朱毛”的行踪,最终在江西赣州英勇就义,头颅还被悬挂于城门之上。
得知妻子的死讯,而且还死得如此惨烈,朱德心内如焚,久久不能释怀。为了缅怀伍若兰,向来不喜欢花花草草的朱德开始迷恋上了兰花,直到建国后依然如此,算是对亡妻的一种寄托和哀思。
长期陷入悲伤的朱德,令所有人都非常揪心。而且,孤身一人的他生活没有人照料,陶铸的妻子曾志同志就亲眼见到过朱德笨手笨脚地自己缝补衣服,连穿衣吃饭都成了一个难题。
为此,曾志和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等人一同商量,必须尽快给朱德重新组建一个家庭,才能将他从无尽的悲伤中解救出来。
就在大家积极物色人选时,曾志率先想到了康克清。她认为,这个意志坚决而又高大健壮的女战士,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不过,最大的障碍就是年龄问题,毕竟那时朱德已经43岁了,而康克清只有18岁。
曾志主动请缨,独自去征求或者说试探朱德本人的意见。其实,之前她已经两次为朱德介绍过进步女青年,都被拒绝了,但这一次却得到了他的默许。
于是,曾志和贺子珍、蒋秀仙等女同志们一起上阵,找到康克清后提到了这桩婚事。她当即就愣住了,半天都没有说话,向来风风火火的姑娘第一次沉默了。
为了打消顾虑,曾志等人语重心长的劝她不要立即决定。毕竟,婚姻是终身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我党历来主张婚姻自由,谁也不会强求你答应。
说实话,康克清久仰朱德的大名,对于这位给中国革命带来无限希望的先行者非常的崇拜。而且,她也听说了朱德和伍若兰的感人事迹,可自认为自己完全无法替代伍若兰,所以还是婉言拒绝了。
这次牵线搭桥失败后,贺子珍和曾志等女同志们显得有些灰心,但还是如实告知了朱德。对此,朱德早有心理准备,他安慰曾志等人说没有关系,剩下的工作我亲自去完成。
朱德经过认真的分析,认为康克清拒绝自己无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年龄,一个是文化。年龄相差二十多岁的确存在障碍,但以自己成熟稳重的性格定能弥补这种不足;自己读过军校留过洋,中西方的文化都多有涉猎,但只要她肯学以,就一定能弥补文化方面的不足。
理清这些思路后,朱德主动找到了康克清进行谈话,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并且再次强调了共产党的婚姻政策,丝毫没有强迫之意。这一次,康克清虽然没有立即答应,但也不像上次一样拒绝了。
第二天,“红娘”曾志又来了,她一进门就以玩笑的口吻试探康克清,嚷嚷着军长都跟你求婚了还犹豫什么?这回,康克清低头沉默不语了。曾志一看有戏,立即就推着她去见朱德,算是迈出了最具象征意义的第一步。
从此以后,朱德和康克清确立了恋爱关系,两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朱德向她介绍自己的童年和过往经历,介绍自己是如何走上革命之路的。之后,他还详细回忆了自己在德国、法国留学的经历,以及留学归国后如何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后又是如何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随着了解的增多,康克清感觉自己和朱德的关系越来越近了,对这位英雄人物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到了年春,朱德和康克清正式结为了夫妻,两人的婚礼显得极其简单,但却非常热闹。
从此以后,朱德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手把手教授妻子读书识字,而康克清也积极上进,短短几年时间就认识了数千字的汉字,基本上读书看报无虞。
在朱德的影响下,康克清不仅能识字读书,还练就了左右手打双枪的本领,成为了能文能武的革命女战士。
随着王明、博古的左倾错误思想愈演愈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博古、李德的不断排斥下,朱德和毛泽东等人都被边缘化,丧失了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在此期间,康克清坚决站在朱德的身边,与左倾错误思想作着最坚决的斗争。
长征时,她充分发挥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仅照顾朱德同志的生活起居,而且还无微不至地关心受伤的战士。时间一长,她自己也累倒了,在爬雪山时竟然高烧40度不退。当时,部队严重缺医少药,康克清的病情十分危机。
在张国焘的迫害下,康克清病重的消息被严密封锁,就连丈夫朱德也毫不知情。幸好,肖朝英同志秘密将此事通知了朱德,他才带着卫生员找到了已经昏迷不醒的妻子。
打了一针退烧剂,康克清终于苏醒了过来。见到自己的丈夫后,她终于卸下了自己的“坚强”,哭得一塌糊涂。并且表示,就是死也要跟着红军,坚决不脱离部队转到地方养病。
在朱德的坚持下,康克清被抬上了担架继续随部队行军。有时,因为山势陡峭以至于担架无法使用,她就只能被栓在马尾巴上拖着走。
经历了这次生死考验,康克清和朱德的感情更加坚固了。
年10月,随着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结束。康克清被组织任命为红四方面军党校书记,尽全力弥补因为张国焘的分裂行径而造成的裂痕,维护了红军的统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终于停止了对红军的攻击。之后,红军被整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担任总司令,彭德怀担任副总司令,下设第师、第师和第师共计三个师。
同年,康克清被任命为八路军司令部直属队的组织股长,投入到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中。
不久后,为了更好开展妇女工作,她进入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毕业后,康克清由一个单纯的热血青年,转变成了爱党爱国的知识女性。
从此,康克清将精力更多集中在妇女解放运动上,先后担任了晋东南妇女救国会名誉主任和中央妇委会委员。
解放战争期间,她又兼任了儿童保育会主任,积极为妇女儿童事业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务,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而康克清继续从事全国妇联的工作,继续为提高全国妇女和儿童的地位和权益而奔走。
不过,在那场大运动开始后,朱德同志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被下放到广东从事劳动。为了照顾已经八十多岁的丈夫,康克清不顾自己也被批判的处境,毅然决然随同朱德来到了广东从化。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朱德返回了北京,但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于年7月6日辞世。当天,负责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华国锋来到毛泽东住处,向他报告了朱德刚刚逝世的消息。
才从垂危状态抢救过来的毛泽东静卧在病床上,用无比哀痛又微弱的声音询问:“朱老总得的什么病?怎么这么快就……”。听罢汇报,他黯然地嘱咐华国锋一定要妥善料理朱德的后事,并且替自己去送老战友最后一程。
丈夫过世后,康克清每年都会在清明节带着儿孙前去八宝山祭扫,每每都要在墓前落泪。
朱德共有两个孩子,分别是大儿子朱琦,由第一任妻子萧菊芳所生;二女儿朱敏,由第三任妻子贺治华所生。在与丈夫携手相伴的四十七年中,康克清并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但却将朱德的子女都视如己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康妈妈”。
康克清对于儿孙们都管教甚严,时刻不忘朱德生前的谆谆嘱托,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可惜,孙子朱国华还是出事了,在全国严打期间因为流氓犯罪被判处了死刑。
年7月,大学毕业的朱国华被分配到了天津铁路分局办公室工作。起初,他是一个对人友好,对工作认真的好青年,屡屡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表扬。
不过,由于酷爱滑冰,他与社会不良青年频繁接触,思想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在刘增祐和郑爱民等人的蛊惑下,他们组成了一个专门玩弄女性的犯罪团伙,多次胁迫、恐吓、猥亵和奸污女性,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在全国严打期间,朱国华等人被天津市公安局抓捕归案。此事,很快就被康克清知悉,家人纷纷请求她出面说情将此事从轻判罚,却遭到了严词拒绝。因为,她始终牢记着朱德的嘱咐:
如果孩子们不争气,犯了错误,出了问题,你也不用生气。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子孙不争气,可以登报与他们脱离关系。
出于对开国功勋的尊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在按照程序审理后,向康克清专门进行了案情通报。已经七十多岁的康克清态度非常坚决,要求司法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进行判决。甚至表示,天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何况只是朱德的孙子。
朱国华被枪决以后,康克清难过的数日都睡不着觉,痛惜朱国华的不争气,更加痛心自己管教不力。无论如何,她都没想到自己晚年会遭遇这样的苦楚,身体也每况愈下。
为了教育子孙们引以为戒,她不止一次在家中说过:
你们出了问题,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在折腾你们爷爷!
康克清在自己弥留之际,依然担心子孙们做出坏事给国家添乱,给朱德抹黑。据《康克清临终时刻》记载,她临终之时还在喃喃地嘱托孩子们:
这次我可能拖不下去了……。你们,都要好好地、太平地过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
年4月22日,康克清因病医治无效而过世,走完了自己81岁的人生。遵照她的遗愿,遗体火化后骨灰放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紧挨着朱德的骨灰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