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惆怅的一首诗,最后两句,让很多人

2022/12/26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在中国的历史上,既能冲锋陷阵,又能提笔写出传世诗词的人,只有辛弃疾一人。

辛弃疾流传下来的诗词有六百多首,其中虽然不乏应酬之作,但是整体评价,经典作品占了一大部分。

他一开始并不想成为一个文人,在他的心目中,他是手是用来提刀杀人的,而不是提笔作词的。可惜上天让他的一生只是在笔墨之间度过。

辛弃疾一生写过很多首菩萨蛮,最受欢迎的当属《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根据邓广铭先生的考证,这首词写于年或年,当时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

造口又名皂口,是一个地名,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有皂口溪,水从此流入赣江。郁孤台也是地名,在江西赣县西南,又名贺兰山,因为台郁然孤峙,因此而得名。唐代时期李勉任赣州刺史,将郁孤台改为望阙。清江指的是江西的袁江和赣江的合流处。

有了上述地理基础,理解这首词就能更加清晰一些。

“郁孤台下清江水”,郁孤台为郁然孤峙之高台,台下流着赣江之水。词人望着滔滔江水,明着是写眼见所见,实际上是在书写自己内心的情绪。

“中间多少行人泪”,这句对历史的感慨,四十几年前,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祐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辛弃疾回想起历史,回想起人民饱受摧残的场景,不禁忧伤。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杜甫当年在安史之乱后,流落他乡,写出了“愁看直北是长安”,如今辛弃疾和杜甫有同样的遭遇,面对着满目疮痍的故国河山,望向故国,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这两句紧接着上面两句,写出了词人的意志,虽然自己遇到了重重险阻,依然想要完成为国家收复失地的愿望。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人正在为历史而感怀,为自己而伤感,此时又从山的深处,传来鹧鸪鸟的哀鸣。鹧鸪的悲鸣声好像正是词人的悲哀之声,加重了此刻的哀伤之情。

此时的辛弃疾正值壮年,虽然自从二十出头南归之后一直郁郁不得志,时间没能消磨他的意志,他可以痛苦,可以悲伤,但是一腔热血始终是热的,直到他死去,即便郁郁不得志,发完牢骚,依旧斗志昂扬,因为这样,他才是词中之龙,才是人人敬仰的辛弃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