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宋词,活色生香地站了起来中国青
2025/1/21 来源:不详解读宋词,要更准确地接近宋词诞生的年代并亲近宋词的作者。视觉中国供图《重返宋词现场:宋词可以这样读》肖鹏王兆鹏著东方出版中心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宋词读本。全书采撷八位宋朝代表性词人(范仲淹、苏轼、辛弃疾、欧阳修、贺铸、秦观、张孝祥、姜夔)的八篇广为传诵的经典名篇为样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深细阅读。作者试图带领读者进入历史的物理空间,找回词家真实的心灵现场,还原其不同的人生阶段,反观词家人生志趣、德行功业、胸襟伟志。读其词,知其人,晓其事,懂其心,感受最深情的告白,体验更广阔的人生。肖鹏、王兆鹏教授的《重返宋词现场:宋词可以这样读》(以下简称《重返宋词现场》)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拿到书之后,我两天之内读完了一遍,竟感觉不过瘾,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我又重新读了一遍。全书引人入胜,鞭辟入里,多处论述令人拍案叫绝,是一本难得的集学术与趣味于一体的力作。妙妙在思路之新作者如同侦探高手,在历史记载的吉光片羽中寻觅当年残存的痕迹,力图还原当年词人的真实境况及创作心境宋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多少读者沉湎于宋词的优美而不可自拔。但如何去解读宋词,如何更准确且更富趣味地接近宋词诞生的年代,亲近宋词作者,一直是学界讨论的话题。文学研究界偏重于运用传统的考证、训诂、注释、点评等手段来认识作品;传媒工作者更擅长于运用新的讲述方式和现代传媒手段对作品进行大胆发挥演绎。前者的长处在于严谨、深入,短板在于面目太过严肃,无法让人亲近;后者的优势在于活泼灵动、易于为人接受,缺点在于不够深入,不易令人信服。如何深入浅出,在坚守学术底线的同时又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一直是横亘在大家眼前的难题,《重返宋词现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这本书采用大量古代地图及现代卫星地图,结合时代演变,具体推导作品的写作背景及词人意欲表达的主旨。作者如同侦探高手,在历史记载的吉光片羽中寻觅当年残存的痕迹,力图还原当年词人的真实境况及创作心境。如分析到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一反学界定论,认为此词写作地点应该是当时有、现在已经消失的皂口。书中提到20世纪90年代初,万安县城南两公里处修建了拦江大坝,将赣江拦腰切断,使得整个上游的地貌完全改变,距离水库大坝二十里的古皂口驿也被淹没了。作者结合作品描写内容,认为所有的视角应该是从皂口出发才具备可行性。“站在郁孤台上举目四望,正北面是赣江的河谷……郁孤台与它之间的距离为米,用三角函数看山的仰视夹角,α值只有1.98度,站在郁孤台上看去,几乎完全是平视。”这种思考的方式以及切入的角度确实是全新的,也是令人惊喜的。类似思考和分析的方式并非仅见于此。在“看山的太守”这一章涉及了相似的话题。“蜀冈的西峰、东峰和中峰只有二十多米高,用地球工具测量,其海拔高度约为26米。扬州城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0米左右,老城区在10米到12米之间……”充分考虑古今地理形貌之变,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诗人生平经历以及词作本身的诉说方式,本书几乎对每一个研究对象都得出了新的结论,而这种新结论都源自新方法新思路。信信在学问之道这种有限度的推测建立在文献基础之上,又源于条理清晰、逻辑可靠的分析,结论值得信赖宋代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中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疑是问题意识,但如何疑?怎么去分析、解决这些疑问并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才是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