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一个县,到底有多少衙役,如何控
2023/6/27 来源:不详北京手足癣正规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98844.html
在各种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衙役的身影。古代历史上的衙役,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警察,但是并不完全一样。因为衙役并不仅仅负责维持至今,还有其他很多的任务。在古代社会,一个县通常有几万到几十万人口,管辖区面积并不算小。那么,一个县到底能够拥有多少衙役,如何保障全县的治安呢?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作者和大家慢慢聊。
首先,我们聊聊一个县的官员和编制。在明清时期,我国的行政区划已经完全确立。一个省下辖几个府和几个直隶州,一个府下辖了几个县。其中,每个省设立了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提督等高级官员,每个府则设立知府、同知、推官等中级官员。请注意,省一级的官员模式和府县两级官员模式,存在非常差的差异。省里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和学政,属于相互牵制的状态,谁都不可能一家独大。府县两级官员,则是出现了知府、知县一家独大的情况。在县衙里,总计有3位有品级的官员,分别是七品知县、八品县丞、九品主簿。其中,知县大人负责全县各方面的事务,县丞和主簿空有品级,实际权力可能还不如知县身边的师爷,因此被称为“摇头老爷。”
知县一般最少拥有两个师爷,一个负责钱粮,一个负责刑狱。按照明清时期的衙门编制,一个小县的县衙只有40多人,即便是江浙富裕地区,一个县最多只有70多人。请注意,这个编制在朝廷的吏部有备案。
朝廷按照备案给这些人发工资,多一个人都需要向吏部申请。不要说知县大人,就是封疆大吏的巡抚,也无权更改地方衙门的编制人数。换而言之,一个县衙最多只有70多人,除去那些负责抄写的书吏,县衙最多拥有几十名衙役。这些衙役的工作类似于现在的警察,但是并不完全一样。因为衙役的责任很多,需要维护社会治安、征收钱粮赋税等等。如果知县大人需要排开仪仗出门,衙役们需要前呼后拥维持秩序。
古代一个县的管辖区和现在的县差不多,下辖了很多乡镇,最少拥有几万人口。如果是中原或者江浙地区,甚至拥有几十万人口。依靠几十个衙役,管理全县几十万人口,这是非常困难的。此外,衙役们一般都在县城附近,轻易不会下乡巡逻。那么,各个乡村的治安,到底如何维护呢?请注意,虽然县衙里只有几十个衙役,但每个衙役手下都拥有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帮闲。帮闲没有衙门编制,也没有工作,全靠帮助衙役工作,从而挣外快。例如在征收钱粮的时候,帮助衙役带路,并且帮助衙役搬运粮食等等。
此外,帮闲还有监视地方的责任。例如谁家外逃的儿子悄悄回家了,帮闲们会马上向衙役报信,由衙役向知县大人请功。到了晚上,一群衙役破门而出,把人犯抓走。在清朝统治的末期,四川省一个县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知县大人准备镇压。依靠衙门的几十个衙役肯定不够,知县开始集结全省的帮闲,结果总计集结了余帮闲。由此可见,一个衙役手下拥有最少20个帮闲。除了衙役和帮闲以外,朝廷推出了严格的保甲制度和连坐制度。虽然乡镇没有衙役个官员,但设立了保长、里长等官员负责管理地方。
如果出现突发情况,保长、里长会立刻向衙门报告。在影视剧白鹿原中,几个乡的农户准备联合抗粮。人还没有出发,县衙的兵就已经到了。此外,就是连坐告警制度,例如一家发生了重大案件,这家周围的人家必须赶来营救。否则,衙门会追究罪责,这就是一家出事、连坐告警。依靠上述一系列制度,依靠几十个衙役,已经能够保证全县的治安。不过,知县大人还有最后一招,那就是乡绅的影响力。
每个乡镇都会拥有极为德高望重的乡绅,这些乡绅一般都家大业大。村民们如果发生一般的纠纷或者矛盾,根本不会去县衙,而是找乡绅评理。新任知县到岗以后,各地乡绅会联合宴请知县,知县大人趁机认认人。一般来说,乡绅们很尊敬知县,但并不怕知县。尤其是江南各地的乡绅们,由于江南文风很盛,很多乡绅子弟在外做官,官位可能比知县高得多。一些大乡绅,关系甚至直通六部九卿和省里的巡抚大人。
知县大人也需要利用乡绅们稳定地方,在古代历史上,很多次农民起义都是乡绅阶层领导的。依靠衙役、帮闲、保甲制度、连坐告警制度和乡绅的影响力,知县能够完全对地方上的管理。前提是太平盛世,如果是王朝统治的末期,上述一系列手段都不管用。例如在明朝末期、清朝末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地方官的处境非常艰难。与知县大人不同,知府大人手里拥有军队,也就是正规武装力量。在明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聊知府对全府几百万人的管理和控制。